首页 > 专栏 > 基层科协组织体系建设

浙江菲达环保院士专家工作站纪实

来源:浙江省科协    发布时间: 2017-10-10     点击数:

一、组织架构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燃煤电站配套电除尘设备供应商。2010年,菲达环保与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团队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岑可法院士在洁净煤燃烧、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目前,院士专家团队已有3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多名博士生硕士生进站工作,菲达环保也为工作站配备了58位技术骨干。公司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委员会,负责工作站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站设置了独立的院士办公科研场所,公司具有行业一流的烟气污染治理研发平台,建有菲达学院和菲达技能培训中心,为院士团队开展新技术创新提供实验研究平台,承接教学培训任务。

二、主要做法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学术资源优势,增强了企业在前瞻性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能力,为菲达环保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07年,菲达敏锐地意识到我国PM2.5治理将提到议事日程,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燃煤烟气PM2.5控制技术研究。但技术创新是系统性的复杂工程,菲达虽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但对微细粉尘的捕集规律未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岑院士团队在煤炭洁净燃烧、烟气排放规律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资源优势。受菲达环保的委托,院士团队从燃烧氛围、燃烧工况等入手,研究影响电站锅炉PM2.5的生成因素,分析掌握了典型电站锅炉PM2.5排放特征,为菲达除尘工艺路线的选择、新产品工艺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实验参数,在此基础上,菲达提出了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的燃煤电站减排PM2.5的优化改途径,先后开发出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电凝聚器、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高效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等一系列高效治理PM2.5的先进技术,以技术多元化适应国内外不同工况的用户差异化需求,并采用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方案,形成燃煤电站环保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汽轮机排放标准要求,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同时,双方作为行业标准化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和主任委员单位,共同致力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及时将先进污染治理技术成果转化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为行业先进技术的商业化提供标准化接口,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建站以来,双方合作完成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22项,合作申报的《燃煤烟气脱硫脱硝系列国家标准及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实施成效

自建站以来,双方已合作组建了“中国创新设计产业联盟”、“浙江省燃煤烟气治理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浙江省脱硫脱硝技术创新团队”和“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等产学研创新平台,合作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绍兴市重点金桥工程项目1项,合作起草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2项,并先后合作编制完成《电除尘器》、《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燃煤电站电除尘器选型设计指导书》、《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等行业技术指导系列丛书。

同时得益于院士工作站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菲达打了有准备之仗,在燃煤电站PM2.5高效控制技术、环保岛大成套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技术创新使菲达再次站在行业制高点。菲达已累计签订燃煤电站“超低排放”工程396台套,订单合同额61亿元,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菲达已先后建立了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担任首届“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产品技术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企业和世界绿色组织颁发的国际绿色设计贡献奖。2016年,菲达院士专家工作站列入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四、思考体会

菲达环保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特色是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充分发挥高校在学术资源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有效弥补了企业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较为薄弱环节,实现双方的技术互补、强强联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今后,菲达院士工作站将更深入的展开全面合作,目前双方合作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灰煤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新型高效静电除尘装备》、《大气环保产业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建设》共3项,一方面将继续开展燃用劣质煤工况下燃煤烟气的低成本“超低排放”技术装备、新型节能型智能型除尘装备研究,为实现我国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同时开展大气治技术评价方法研究、产业集聚区创新链研究,实现在技术评估、商业化模式、创新链优化机制等方面有创新,带动、孵化当地区域环保产业集群,为做大做强我省具有特色的现代环保产业奉献力量。